首页 > 体育教学 > 教学成果 > 正文

《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案例库——汝铁林

2023-03-26  点击: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教学案例视频


乐鱼官网app登录啦啦操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由传统的体育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翻转”教学转变

啦啦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转变;由“满堂灌”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将体育健康理论和啦啦操技术理论融入MOOC中,学生课前自学,课内翻转实践,有效解决了体育课理论教学不足的问题。

二、建设啦啦操MOOC,实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课前,开展线上教学

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上传MOOC平台,课前发布自学任务,安排学生线上自学,同时进行实时在线交流、讨论,及时解决难点。

2.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课堂翻转教学

通过线上教学反馈的数据,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做好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翻转教学。

3.课后,布置视频作业,组织校内比赛,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布置视频作业,学生课余时间自主练习并录制视频后,在学习通平台提交,教师线上批阅评价。课外组织比赛为学生体育技能展示提供了舞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的热情。学生在比赛中,往往能发现自己体育技能的薄弱点和需求,反过来还会回到课堂和MOOC平台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花球啦啦操队形创编教案

课题内容

花球啦啦操队形创编

授课时间

第10周

专业班级

大二

授课教材

啦啦操运动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数

30

教学理念

本课程以学习啦啦操基本手位、全国校园啦啦操大学组花球组合动作、技巧啦啦操基本技术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啦啦操技术动作、舞蹈编排原则以及比赛和表演的基本知识。基于体育美育融合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校内体育活动及竞赛、社会实践将课内外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形体美、姿态美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啦啦操特有的团队精神,激发锻炼的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本科生

学生特点

啦啦操是一项时尚运动,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求新、求美的心里特征。针对大二本科生已经有一年大学体育课的经历,因此对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有所要求,在学会一套啦啦操基础组合动作后,需要完成课堂小组队形的创编和展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啦啦操基本手位、组合动作及基本技术技巧。

2.技能目标:让90%以上的学生掌握花球啦啦操基本技术和简单队形的跑位展示。

3.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队形的流动性编排。

2.准确的移动跑位。

教学难点

l音乐伴奏下的团队队形变化

教学方法

教法

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分组练习、现场展示录视频、视频回放对比分析和评价

学法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内翻转分组练习,课后参加表演、比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一节课结课前布置学习通平台教学视频学习任务;

解锁学习通本周任务课件

向学生发送课前任务单。

1.SPOC自学;

2.自制小组至少5次队形编排图画,并到课堂讨论。

1.利用手机平台接收任务并完成线上自学任务。

2.小组讨论并完成至少5次队形编排图画。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前观看视频

播放导课视频,开发学生队形编排的思路。


视频作业分析(3分钟)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自己小组的队形的优点和不足。

对课前上传学习通平台的优秀视频作业进行讲解分析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优化小组队形编排,提升流动性和美观性。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规范技术动作。

提升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课余时间锻炼的积极性,提交作业的自觉性。


热身运动(5分钟)


小组队形编排演示(2分钟)


小组队形设计和改进(5分钟)



队形跑位配合练习

小组展示(10分钟)

视频分析(5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5分钟)

练习改进(5分钟)

第二轮展示(6分钟)


同一组前后两轮队形变化的对比分析

音乐伴奏下引导学生从头、肩、胸、髋关节的依次运动。

让一个小组代表出列分享自己小组队形特点。

安排学生用花球摆队形,在图案的变化过程中选择合理的路线。

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小组展示,每小组录制视频。

视频回放,安排小组代表出列分析讨论。

与上一节课进行组内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分析。

巡回指导,鼓励结束动作造型的创新。

第二轮展示,大屏幕录制。

同一组前后2个视频对比分析,找出自己动作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热身运动的基本姿势,提升部位协调能力,提升音乐节奏感。

构图并讲解设计思路。

发挥个人和团队创新意识进行集体编排,结合跑位练习熟悉路线。

根据老师的提示,对队形和结束造型进行优化。

跟音乐小组配合跑位展示。

探究式思考,小组讨论,掌声相互鼓励。

发表看法和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说出自己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对队形变化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讨论并练习。

在原有的队形变化上增加了个别动作的方向变化,增加了难度和结束造型的变化。

认真听取教师对2次队形展示的评价。找出不足,及时改进。

活动四肢,感受音乐带来的肢体拉伸。

锻炼创新和解说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锻炼创新意识、配合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从自我角度分析队形变化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审美意识。

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大屏录制学生队形变化,并与第一遍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问题。


课内小结(3分钟)

对各小组的进步提出表扬,讲解队形跑位配合的意义,团队协作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队形配合中体现的团队协作给与肯定,体会完胜成套展示后的获得感和快乐。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体会个人责任感和获得感。

技巧啦啦操肩位托举教案

课题内容

技巧啦啦操肩位托举

授课时间

第14周

专业班级

大二

授课教材

啦啦操运动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数

30

教学理念

本课程以学习啦啦操基本手位、全国校园啦啦操大学组花球组合动作、技巧啦啦操基本技术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啦啦操技术动作、舞蹈编排原则以及比赛和表演的基本知识。基于体育美育融合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校内体育活动及竞赛、社会实践将课内外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形体美、姿态美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啦啦操特有的团队精神,激发锻炼的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本科生

学生特点

啦啦操是一项时尚运动,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求新、求美的心里特征。针对大二本科生已经有一年大学体育课的经历,因此对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有所要求,在学会一套舞蹈啦啦操基础组合动作后,需要学习技巧啦啦操的基本技术和托举中的安全保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肩位托举基本技术技巧。

2.技能目标:让85%以上的学生掌握技巧啦啦操肩位托举技术和保护手段。

3.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了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双底座肩位托举的同步发力,手位高度的统一。

2.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l托举中底座双手抓脚的位置高度不够

教学方法

教法

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分组练习、现场展示录视频、视频回放对比分析和评价

学法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内翻转分组练习,课后参加表演、比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发送肩位托举视频教学二维码

口令示范视频 音乐示范视频

向学生发送课前任务练习内容:扫码观看托举动作,自主练习托举数拍和空手动作。

利用手机接收任务并完成线上自学任务。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创新能力。


课前观看视频


播放导课


教学示范动作分析(5分钟)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双底座肩位托举的示范动作。

播放双底座肩位托举的技术动作示范视频,讲解技术完成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安全保护提示。

观看视频,课前自主练习,对托举动作的配合进行小组讨论。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规范技术动作,提升保护意识。

小组自觉性练习的培养。

对上一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结合自身掌握程度进行稳步提升。


热身运动(5分钟)

互推练习


小组抓脚练习


小组跟音乐托举练习(5分钟)


第一轮展示(5分钟)


对比分析讨论(5分钟)


练习改进(5分钟)


第二轮展示(5分钟)


同一小组2次展示同屏分析

(5分钟)


“M”形金字塔配合练习

(5分钟)

布置小组互推尖子、数拍抓脚练习,巡回指导。

组织1组3组练习,2组4组保护,每组2次然后交换保护。

1-4组按顺序跟音乐展示1遍肩位托举动作。播放音乐并录制视频。

对每一组展示视频进行回放,请小组代表出列对自己组动作的完成进行点评,教师做补充。

按照第一轮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练习。

第二轮视频录制,提示大家展示前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尖子在肩位站立时要跟观众互动。

对同一组前后2次托举动作进行同屏对比分析,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做补充。

肯定学生的动作配合的完成效果。

金字塔的配合练习意义就是体现大集体的团队协作能力。

1-3组搭建M金字塔,4组保护。

尖子绷紧互推练习、抓脚练习。

掌握热身运动的基本姿势,提升保护协作能力。

双底座和后点配合数拍抓脚练习3-5次。

注意力集中跟音乐节拍进行托举练习,明确自己的保护职责和站的保护位置。

一组托举一组保护,各司其职。跟音乐统一发力,统一抓脚高度。

观看每一组的托举展示视频,听取每一组代表的评价。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动作之前,小组要明确问题所在,进行数拍练习。认真体会和观察自己动作和规范动作的不同之处。

相比第一次展示要更加有信心,配合更默契,成功率更高。

同一组前后对比分析、不同组组间对比分析评价,提出问题。

通过每一个小组的努力共同完成金字塔的搭建,都要集中注意力完成

养成托举上升过程中身体绷紧的习惯。

数拍抓脚练习,保证团队动作配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合音乐完成托举的配合能力练习。

保护意识和托举的发力配合意识。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提升托举的完成质量。

从自我角度分析动作难点,加深对动作的认知。通过同屏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的发现问题。

体会每一个同学都是金字塔的一部分,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完成。

课内小结(3分钟)

对各小组的进步提出表扬,团队协作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总结金字塔成功完成后的体会。

回顾本次课练习肩位托举和金字塔的感受,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让学生感受到

技巧啦啦操运动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乐鱼官网app登录 乐鱼官网app登录

花球啦啦操队形创编教学视频 技巧啦啦操肩位托举教学视频




乐鱼官网app登录 乐鱼官网app登录

啦啦操基本手位套路5-6八拍教学视频 啦啦操基本手位套路7-8八拍教学视频



课程名称: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套路教学

教师姓名:汝铁林

联系电话:13359251661

所属单位:乐鱼官网app登录体育部




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套路(5-6八拍)

教学设计

参赛信息:

课程名称:啦啦操 课程类型:公共体育课

教学对象:2017级本科生 教具准备:手机、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主讲教师:汝铁林 参赛学校:乐鱼官网app登录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2017级本科生,通过一学年的啦啦操专项课学习,拥有一定的啦啦操基本技术和实践经验,有一定的运动水平,热爱啦啦操,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掌握音乐的节奏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力强。但啦啦操的基本功掌握的不够扎实,学习啦啦操组合套路过程中,在跳跃时空中的姿态控制、旋转的稳定性、手位的准确定位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学习和掌握啦啦操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了解花球啦啦操手位组合套路和音乐的结合,使学生能将已掌握的啦啦操技术和花球的使用共熔一炉,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使学生熟练掌握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5-6八拍衔接组合。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复习并掌握上一节课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1-4八拍组合动作,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第5-6八拍组合动作,并能伴随音乐进行1-6八拍动作的连接练习,同时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

3.情感目标:培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花球啦啦操技术水平情况,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分腿小跳、L手位、单足旋转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示范讲解、教师启发总结、师生探讨、口诀讲解等手段使之得以突出。

难点:单足旋转的发力和平衡技术为本课的难点,本节课将通过合作探究、动作视频对比纠错等形式使之得以化解。

处理措施:

1.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翻转课堂,学生能够更专注于技法学习和理解,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示范法,练习过程中教师针对重点动作予以讲解纠正,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视频录播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再借助理论分析得出具体操作方法,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复练习体会,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组合的目的。

2.教师通过个别辅导纠错,解决啦啦操手位组合动作的力度、跳跃、旋转、节奏变化和动作衔接,最后在在音乐气氛的烘托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体会和发挥啦啦操舞蹈带来的激情。

四、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回放系统,通过专业的运动分析软件Kinovea,将老师在练习过程中用手机录制的学生的技术动作与慕课中的标准示范动作进行同屏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技术动作的正确与错误,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纠正,及时改正错误动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频次。

五、教学创新点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前通过慕课平台向学生推送本节课的慕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平台的交互模块,及时解决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进教师与学生沟通,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啦啦操是一项有活力、有气氛、有团队精神的运动。通过课前自主结队练习、观看手机慕课平台和观看上节课动作视频回放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同时检验学生课前慕课自学质量,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采用分组教学,组长负责和一对一纠错、分组展示,每组好差学生结合,由好带差,分组学习过程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组织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其过程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学习,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责任;相互支持与配合,进行促进性互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维护相互信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评价,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分组练习的讨论和相互纠正,及时改正错误动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频次。

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利用手机拍摄动作练习过程,输入电脑通过教室大屏幕同屏对比学生技术动作和标准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错误动作;通过学生展示视频实时回放对比课堂中录制的学生动作练习与慕课提供的标准动作进行时时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交流、实践、互相纠正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采取视频录制回放现场评估和分组展示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定,改善以往课堂只有教师评价的模式。

本堂课中的教法与学法,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教师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角色。课堂上充分采用表扬、鼓励、赞赏的语言,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其创造力,使学生练有所悟,悟有所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推送慕课,进行课前预习、测评和作业。

1.预习:发送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5-6八拍的慕课,帮助学生在课前建立运动表象;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制定学生分组教学的任务,学生明确目标,预习效果更佳。

2.测评:设计测评题目,其目的一是作为课前预习的督促手段,二则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摸底,辅助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

3.作业:发送作业要求,辅助学情分析。

(二)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的与任务,建立体育课堂活动安全意识。

(三)准备部分

专项准备活动:有氧舞蹈热身

队形队列:

(四)基本部分

1、观看视频

队形队列:

(1)观看上节课动作视频,介绍花球啦啦操手位的发力技术。

(2)提问:上节课动作视频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认识上节课动作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复习已学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1-4八拍组合动作

教学要求:(1)动作的熟练性(2)动作技术的正确性

3、学习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5-6八拍组合动作

(1)讲解示范

(队形1) (队形2)

A、讲解内容:第5-6八拍组合动作分解动作

B、示范:镜面示范和背面示范相结合

C、教学要求:掌握第5-6八拍组合动作的组成和准确位置

(2)组织练习

A、练习方法

口令指挥进行集体练习:慢拍口令练习、快拍口令练习

B、教学要求:

注意发力快、路线短、制动脆、定位准的技术,总结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3)分解-完整教学

上肢的学习 下肢的学习 完整配合

练习方法

●口令指挥进行上肢练习:慢拍口令、快拍口令各一遍。(队形一)

●口令指挥进行下肢练习

●口令指挥进行完整练习

●音乐指挥进行完整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记忆。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纠正。(队形二)

4、观看大学生花球啦啦操比赛视频

●教学要求:建立高规格的发力技术的概念,形成自我判断的正确标准。

5、分组练习

(1)组织练习

●分组拍摄动作,进行自查。

●教师进行普遍问题进行强化

●分组展示和集体展示

●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2)教学要求

●拍摄时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完成动作

●观看本小组动作视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

●在组长带领下进行练习,集体解决本组的问题。

●对于纠正的问题和强化的动作技术在进行集体展示时有所提高

(五)结束部分

集合整队,学生观看大屏幕,教师将所拍的本节课部分练习内容进行回放,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5-6八拍组合动作进行总结与提炼,总结本课内容,举例点评学生技术动作学习掌握情况,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参与啦啦操项目,通过团队学习,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责任;相互支持与配合,进行促进性互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维护相互信任,注重团队配合意识,增强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评价能力。



课程名称: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套路教学

教师姓名:汝铁林

联系电话:13359251661

所属单位:乐鱼官网app登录体育部




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套路(7-8八拍)

教学设计

参赛信息:

课程名称:啦啦操 课程类型:公共体育课

教学对象:2017级本科生 教具准备:手机、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主讲教师:汝铁林 参赛学校:乐鱼官网app登录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2017级本科生,通过一学年的啦啦操专项课学习,拥有一定的啦啦操基本技术和实践经验,有一定的运动水平,热爱啦啦操,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掌握音乐的节奏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力强。但啦啦操的基本功掌握的不够扎实,学习啦啦操组合套路过程中,在跳跃时空中的姿态控制、旋转的稳定性、手位的准确定位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学习和掌握啦啦操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了解花球啦啦操手位组合套路和音乐的结合,使学生能将已掌握的啦啦操技术和花球的使用共熔一炉,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使学生熟练掌握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7-8八拍动作组合。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复习并掌握上一节课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5-6八拍组合动作,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第5-6八拍组合动作,并能伴随音乐进行1-8八拍动作的连接练习,同时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

3.情感目标:培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花球啦啦操技术水平情况,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单足旋转、SIDE K手位、侧踢腿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示范讲解、教师启发总结、师生探讨、口诀讲解等手段使之得以突出。

难点:SIDE K手位、侧踢腿为本课的难点,本节课将通过合作探究、动作视频对比纠错等形式使之得以化解。

处理措施:

1.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翻转课堂,学生能够更专注于技法学习和理解,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示范法,练习过程中教师针对重点动作予以讲解纠正,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视频录播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再借助理论分析得出具体操作方法,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复练习体会,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组合的目的。

2.教师通过个别辅导纠错,解决啦啦操手位组合动作的力度、跳跃、旋转、节奏变化和动作衔接,最后在在音乐气氛的烘托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体会和发挥啦啦操舞蹈带来的激情。


四、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回放系统,通过专业的运动分析软件Kinovea,将老师在练习过程中用手机录制的学生的技术动作与慕课中的标准示范动作进行同屏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技术动作的正确与错误,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纠正,及时改正错误动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频次。

五、教学创新点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前通过慕课平台向学生推送本节课的慕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平台的交互模块,及时解决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进教师与学生沟通,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啦啦操是一项有活力、有气氛、有团队精神的运动。通过课前自主结队练习、观看手机慕课平台和观看上节课动作视频回放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同时检验学生课前慕课自学质量,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3.采用分组教学,组长负责和一对一纠错、分组展示,每组好差学生结合,由好带差,分组学习过程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组织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其过程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学习,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责任;相互支持与配合,进行促进性互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维护相互信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评价,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分组练习的讨论和相互纠正,及时改正错误动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频次。

4.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利用手机拍摄动作练习过程,输入电脑通过教室大屏幕同屏对比学生技术动作和标准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错误动作;通过学生展示视频实时回放对比课堂中录制的学生动作练习与慕课提供的标准动作进行时时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交流、实践、互相纠正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采取视频录制回放现场评估和分组展示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定,改善以往课堂只有教师评价的模式。

本堂课中的教法与学法,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教师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角色。课堂上充分采用表扬、鼓励、赞赏的语言,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其创造力,使学生练有所悟,悟有所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推送慕课进行课前预习、测评和作业。

1.预习:发送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7-8八拍的慕课,帮助学生在课前建立运动表象;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制定学生分组教学的任务,学生明确目标,预习效果更佳。

2.测评:设计测评题目,其目的一是作为课前预习的督促手段,二则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摸底,辅助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

3.作业:发送作业要求,辅助学情分析。


(二)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的与任务,建立体育课堂活动安全意识。

(三)准备部分

专项准备活动:有氧舞蹈热身

队形队列:

(四)基本部分

1、观看视频

队形队列:

(1)观看上节课动作视频,介绍花球啦啦操手位的发力技术。

(2)提问:上节课动作视频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认识上节课动作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复习已学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1-6八拍组合动作

教学要求:(1)动作的熟练性(2)动作技术的正确性

3、学习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7-8八拍组合动作

(1)讲解示范

(队形1) (队形2)

A、讲解内容:第7-8八拍组合动作分解动作

B、示范:镜面示范和背面示范相结合

C、教学要求:掌握第7-8八拍组合动作的组成和准确位置

(2)组织练习

A、练习方法

口令指挥进行集体练习:慢拍口令练习、快拍口令练习

B、教学要求:

注意发力快、路线短、制动脆、定位准的技术,总结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3)分解-完整教学

上肢的学习 下肢的学习 完整配合

练习方法

●口令指挥进行上肢练习:慢拍口令、快拍口令各一遍。(队形1)

●口令指挥进行下肢练习

●口令指挥进行完整练习

●音乐指挥进行完整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记忆。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纠正。(队形2)

4、观看大学生花球啦啦操比赛视频

●教学要求:建立高规格的发力技术的概念,形成自我判断的正确标准。

5、分组练习

(1)组织练习

●分组拍摄动作,进行自查。

●教师进行普遍问题进行强化

●分组展示和集体展示

●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2)教学要求

●拍摄时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完成动作

●观看本小组动作视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

●在组长带领下进行练习,集体解决本组的问题。

●对于纠正的问题和强化的动作技术在进行集体展示时有所提高

(五)结束部分

集合整队,学生观看大屏幕,教师将所拍的本节课部分练习内容进行回放,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花球啦啦操手位套路第1-8八拍组合动作进行总结与提炼,总结本课内容,举例点评学生技术动作学习掌握情况,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参与啦啦操项目,通过团队学习,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责任;相互支持与配合,进行促进性互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维护相互信任,注重团队配合意识,增强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评价能力。

疫情期间啦啦操线上教学的“三步曲”

体育部 汝铁林

第一步:设计教案

准备一节体育课线上教学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因此PPT和视频制作必不可少;课程时间安排要合理紧凑,包括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课的内容

1.第五周优秀手位及素质作业赏析

2.啦啦操25-32手位分解示范讲解及练习

3.运动与营养知识学习与讨论

4.课内身体素质练习

5.抗疫宣传片《非常时期那些走心的凡人金句》

课的任务

1.使学生了解第五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秀作业赏析

2.学习25-32手位,进一步掌握啦啦操手位发力技术

3.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营养理论知识

4.疫情期间居家锻炼,运动战“疫”,提高身体素质

5.抗疫宣传片观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时间

课的内容

学习的具体内容与教法












75´



一、课前准备





二、学习通签到

(第1次)


三、理论讲解








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通课程和班级QQ群设定好群课堂模式,准备好课件,QQ群课堂里与学生互相问好。

组织方法:通过QQ群课堂在线语音模式结合学习通平台课程指导学生。

安排学习通平台签到(普通签到,设置10分钟时限)

1.第五周作业出现的问题和优秀作业赏析(视频)

2.啦啦操25-32手位分解示范图(PPT)

3.啦啦操25-32手位分解示范(视频)

4.运动与营养(视频)

第二方案:

如果学习通平台网络堵塞或卡顿,QQ群文件同步上传文件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供学生下载学习。

组织方法:通过QQ群课堂的语音在线讲解,组织学生听课。

班级啦啦操人数42日期3.30-4.3周次6 授课教师:汝铁林


结构

时间

课的内容

学习的具体内容与教法
























75´




10´

四、讨论



五、课内素质练习
















六、第2次签到、布置课后作业

1.学习通讨论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2.QQ群课堂点名学生回答,并进行交流讨论。

3.问题1:练习啦啦操手位时应注意什么?(点名)

4.问题2:请简单表述啦啦操25-32个手位。

5.问题3: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分别是什么?

6.问题4:运动前禁忌吃什么成分的食物?

7.问题5:运动中补水的原则是什么?

组织方法:

1.指定部分学生练习后将图片或视频通过QQ小窗口发给教师

2.如果有学生感觉运动量有些大,可延长间歇时间或少做一组

3. 内容及要求:

(1)俯卧撑(男)、跪撑(女)10个2组(组间间歇30秒)--休息1分钟;

(2)开合跳20次2组(间歇30秒)--休息1分钟;

(3)平板支撑1分钟2组(间歇30秒)--休息1分钟;

(4)俯撑后举腿10次2组(间歇30秒)--休息1分钟;

(5)俯撑手脚对侧上举8次2组(间歇30秒)--休息1分钟;

(6)熊爬8次2组(间歇30秒)。

1.学习通第2次签到(10分钟时限)

2.播放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宣传片《非常时期那些走心的凡人金句》

(来源:学习强国)

3.学习通课程作业(100分):

(1)上传啦啦操25-32手位练习视频(50%

(2)上传班级QQ群运动排行2次3000步以上截图(20%),身体素质练习图片或视频(30%)。

课后小结

1.42名学生全部按时上下课,到课率100%;

2.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素质练习视频认真规范;

3.第5周作业完成质量比较好,提交率95.2%,优秀率14.3%,合格率83.3%;2名学生未按时提交作业,1名学生作业内容缺少啦啦操1-24手位练习视频。

第二步:导演课堂

一、课前准备部分

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通课程和班级QQ群设定好群课堂模式,准备一份好打印好的教案,这样心里比较踏实。QQ群课堂里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等待学生陆续进入课堂。

二、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安排学习通平台签到(设置10分钟时限)

三、基本部分

1.总结上一周作业批阅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秀作业赏析(视频);

(1)啦啦操32手位优秀视频作业赏析

批阅作业时将学生提交在学习通平台的优秀视频作业下载,编好班级姓名,将小视频利用软件编辑排序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课堂上分享并对技术动作进行点评。建议在使用视频前需要与学生本人沟通,经同意方可编辑使用。

(2)优秀素质作业视频及图片赏析

素质作业分为身体力量练习、有氧练习和班级QQ群运动排行,每周最少2次3000步以上排行记录。

啦啦操班优秀素质作业视频:

啦啦操班优秀素质作业图片赏析(PPT):



啦操手位练习

(1)25-32手位示范图讲解

要求:学生按照练习要求跟随教师讲解按照图示进行同步模仿练习。


(2)25-32手位视频示范同步练习(10分钟)

要求:学生面对视频按照示范动作同步练习(重复3-5遍)


运动与营养知识讲座(视频)

答疑讨论

课内素质练习视频同步示范指导(20分钟):

观看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宣传片,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步:课后作业

体育课线上教学课后作业是反映学生线上学习和课后练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好的作业是对线上教学最好的反馈之一,学生完成的好,老师也很欣慰!

课题内容

气排球特色接球技术——搬挡球

授课时间

第四周

专业班级

大一

授课教材

气排球实用教程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数

30

教学理念

搬挡球是气排球特色接球手法之一,比赛中多用于接较重来球。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比赛贯穿去课程”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将内容与实际比赛相结合,创设情境引出新知,通过进阶式任务和设计教学比赛帮助学生自主练习,从而达到了技术习得,比赛素养形成,体育道德教育实现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本科生

学生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大一的学生,90%的同学没有排球基础,但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热爱排球,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气排球各种特色接球技术,提高学生气排球学习的兴趣。

2、技能目标:帮助85%的学生基本掌握气排球搬挡球技术,20%的学生熟练掌握气排球搬挡球技术,同时发展手部灵活性、反应灵敏性、上下肢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思政目标: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

教学重点

搬挡球的正确手型、击球点、击球部位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示范讲解、大屏动作分析软件、教师启发总结、师生探讨、口诀讲解等手段使之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

l全身协调发力为本课的难点,通过徒手练习、合作探究、动作视频对比纠错等形式使之得以化解。

教学方法

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赛游戏教学法。

学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比赛相联系,赛中学、赛中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平台发布课前任务:

发送气排球特有接球技术的慕课。

向学生发送课前任务单。

①慕课自学;

②团队提交练习视频;

③线上互评视频作业。

①利用手机平台接收任务并完成线上自学任务。

②小组线上讨论,并拍摄练习视频上传。

③线上互评

①帮助学生在课前建立运动表象;

②团队协作

③互评加深对动作的分析。

创设情境分析视频(3分钟)

播放导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接球的重要性。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分析:

①接球在比赛中的重要应用;

②中国女排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女排精神。

观看视频,积极分析并回答接球的重要作用。

分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女排精神的体现。

通过中国女排精彩的接球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沉浸式地学习中国女排精神。

抛球比赛合作探究(5分钟)

“三球不归一”游戏

通过游戏复习上节课内容,尝试运用课前学习的接球手法。




翻转教学学生示范讲解

(5分钟)

学生从自己角度讲解示范。



学生带领徒手练习(3分钟)

徒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重点体会动作的发力,化解难点。

一传一接体会控球

同屏对比自主探究(10分钟)

贪吃蛇变方向搬挡球

(5分钟)

接球投篮提高准确

(10分钟)

①介绍游戏规则;

②引导学生分组;

③裁判并计分;

④比赛时提示学生做好准备姿势及时移动取位。

①引导学生讨论并选出课前练习最好的同学;

②鼓励学生对课前自学进行展示,并肯定学生的练习成果

③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④补充学生遗漏。

①肯定学生的组织练习方式和动作;

②提示学生体会自下而上的发力;

①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有球练习;

②巡回指导;

③利用大屏录制学生练习;

④引导学生通过大屏对比分析,找出自己动作的问题;

⑤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

①介绍游戏规则;

②引导学生分组;

③组织学生参与游戏;

④提示学生体会变方向搬挡球的要领;

⑤在游戏中穿插身体素质练习。

①介绍游戏规则;

②引导学生分组;

③组织学生参与游戏;

④提示抛球同学将球跑到位;

⑤提示接球同学及时判断取位,控制出球力度。

①讨论游戏玩法并自主分组;

②团队配合完成游戏任务;

③积极总结比赛过程中接球手法的运用。

①积极讨论并推选同学;

②认真聆听同学讲解示范,并跟随练习;

③补充同学讲解示范的不足。

①跟随领做同学口令认真练习。

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互讨论解决。

①积极思考,讨论;

②认真练习,体会如何接好同伴的抛球;

③认真观察自己动作与标准动作的不同之处;

④团队协作,探究错误动作解决方法。

①聆听并理解规则;

②体会向侧面搬挡球;

③快速移动取位。

①聆听并理解规则;

②团队协作;

③及时判断来球,移动取位;

④控制球的力度,提高搬挡球的弧度和高度。

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准备姿势和移动步法;

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帮助学生体验接球的重要性;

④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

①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大胆尝试;

②学生从自我角度分析动作难点,加深对动作的认知。

学生根据线上学习和自己课前练习体会,积极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自行组织练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①传抛球练习开始过渡到有球练习,同时又降低了初学接球的难度;

②通过大屏录制学生练习动作,并在动作分析软件中同屏对比标准动作,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问题。

①将枯燥的技术练习游戏化;

②锻炼学生向侧面搬挡球的能力;

③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改编大家常见的篮球投篮,练习学生搬挡球的准确性,向比赛需求靠拢,同时增强了学生团队凝聚力。

重温经典女排精神

(3分钟)

①播放2016年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精彩视频。

②引导学生总结搬挡球的要领。

③引导学生总结女排精神的内涵。

④布置课后练习,团队提交两人搬挡球练习视频,并在下次课前完成线上互评。

①认真观看,并讨论接球的要领。

②欣赏中国女排的精彩攻防。

③总结女排精神在排球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以中国女排经典比赛结束课程,即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接球的重要性,又让女排精神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气排球特有垫球技术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气排球 课程类型:公共体育课

教学对象:有硬排基础的同学教具准备:手机、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主讲教师:林海强 参赛学校:乐鱼官网app登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选修过硬排的学生,拥有一定的排球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一定的运动水平,热爱排球,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但硬排的基本功掌握的不够扎实,在学习气排球不同垫球技术时技术动作易变形出现错误。

1、认知目标:了解气排球特有的各种垫球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气排球的兴趣。

2、技能目标:85%的学生基本掌握气排球特有的各种垫球技术,20%的学生熟练掌握气排球特有的各种垫球技术,同时发展手部灵活性、反应灵敏性、上下肢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排球技术水平情况,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各种垫球技术的正确手型、击球点、击球部位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示范讲解、教师启发总结、师生探讨、口诀讲解等手段使之得以突出。

难点:全身协调发力为本课的难点,本节课将通过合作探究、动作视频对比纠错等形式使之得以化解。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回放系统,通过专业的运动分析软件Kinovea,将老师在练习过程中用手机录制的学生的技术动作与慕课中的标准示范动作进行同屏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技术动作的正确与错误,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纠正,及时改正错误动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频次。

本次课是一节运动参与型的课,也是技能学习探究学习型的课。

6.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前通过慕课平台向学生推送本节课的慕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平台的交互模块,及时解决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进教师与学生沟通,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图1 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7.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气排球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和训练程度的人的运动。通过游戏引入课堂,创设特定情境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同时检验学生课前慕课自学质量,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8.采用分组教学,组织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其过程进行引导;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气排球垫球的方法和规律。学生通过团队学习,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责任;相互支持与配合,进行促进性互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维护相互信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评价,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9.在传统体育课堂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通过运动分析软件对比课堂中录制的学生动作练习与慕课提供的标准动作进行时时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交流、实践、互相纠正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0.改良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慕课在线评估和课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定。

本堂课中的教法与学法,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教师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角色。课堂上充分采用表扬、鼓励、赞赏的语言,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其创造力,使学生练有所悟,悟有所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课前学习推送慕课进行课前预习、测评和作业。

1.预习:发送气排球特有垫球技术的慕课,帮助学生在课前建立运动表象;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制定学生分组教学的任务,学生明确目标,预习效果更佳。

2.测评:设计测评题目,其目的一是作为课前预习的督促手段,二则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摸底,辅助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

3.作业:发送作业要求,辅助学情分析。

2本节课教学过程及运用的教法学法

(二)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的与任务,建立体育课堂活动安全意识。

(三)准备部分

1.专项准备活动:结合球的行进间热身练习

变常规的原地徒手操为结合球的行进间热身练习,融入排球专项所需要的柔韧、灵敏、速度以及移动脚步练习,结合球后增强学生的球感,并在抛接球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不同的位置接球,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各种垫球练习时更容易找准击球点,通过专项准备活动即起到了热身目的,同时又能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游戏引入:“球不落地”

将学生按照水平分组,以排球场两米线、端线、中线为比赛场区,学生纵队在场区内依次将球接住并抛向对方场地。特殊规则:接球后不能移动、允许将球接住;球未接住或出界,对方得一分,每局11分,三局两胜。

①通过创设比赛情境,使学生建立排球比赛过程中,球不能落在本方场地,并尽量让球落在对方场地的基本排球比赛概念;②通过游戏引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团队协作、团队交流能力;③帮助学生提高在移动中找球的能力,为本节课各种垫球技术学习做铺垫。

(四)基本部分

1.学生分组讲解示范

(1)教师回顾课前预习,点评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分组讲解并示范。

按照课前慕课要求,学生自由分组结合,按照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成5个组,并由各小组一一向大家讲解示范自己小组的授课内容。

教师认真聆听学生讲解、观察动作示范,鼓励并认可学生的讲解示范的正确部分,同时总结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2.分组练习

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学生小组和教师讲解、观察动作示范,模仿练习,体会各种垫球技术的基本要领,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互评互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并利用手机拍摄练习视频,上传到多媒体大屏,组织学生通过专业运动分析软件对学生练习的技术动作和慕课中标准动作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学生自己对技术动作进行自评,找出优势和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利用信息化工具的及时性、直观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学生经过几个环节的练习,各种垫球技术得以巩固、提高,最后选出优秀小组进行展示,学生自己评选本节课的垫球之星,让大家在观摩中找差距。

(五)结束部分

在结束放松环节,学生边进行拉伸放松练习,边观看大屏幕,教师将所拍的本节课部分练习内容进行回放,对本堂课教学内容——气排球特有垫球技术的要领进行总结与提炼,总结本课内容,举例点评学生技术动作学习掌握情况,评价本课;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参与排球活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课后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工具为下一次课提供更好学习和交流平台。







.








































课题内容

气排球完整扣球技术

授课时间

第六周

专业班级

大一

授课教材

气排球实用教程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数

30

教学理念

扣球技术是排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本节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比赛贯穿去课程”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将内容与实际比赛相结合,创设情境引出新知,通过进阶式任务和设计教学比赛帮助学生自主练习,从而达到了技术习得,比赛素养形成,体育道德教育实现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本科生

学生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大一的学生,90%的同学没有排球基础,但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热爱排球,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气排球各种扣球技术,提高学生气排球学习的兴趣。

2、技能目标:帮助85%的学生基本掌握气排球扣球技术,20%的学生熟练掌握气排球扣球技术,同时发展快速鞭打、下肢弹跳、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

3、思政目标: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

教学重点

扣球的正确手型、击球点、击球部位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示范讲解、大屏动作分析、教师启发总结、师生探讨、口诀讲解等手段使之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

全身协调发力为本课的难点,通过徒手练习、合作探究、动作视频对比纠错等形式使之得以化解。

教学方法

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赛游戏教学法。

学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比赛相联系,赛中学、赛中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教学平台发布课前任务:

发送气排球特有垫球技术的慕课。

向学生发送课前任务单。

①慕课自学;

②团队提交练习视频;

③线上互评视频作业。

①利用手机平台接收任务并完成线上自学任务。

②小组线上讨论,并拍摄练习视频上传。

③线上互评

①帮助学生在课前建立运动表象;②团队协作③互评加深对动作的分析。

热身活动

创设情境分析视频(4 分钟)播放导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接球的重要性。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分析:①接球在比赛中的重要应用;②中国女排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女排精神。

观看视频,积极分析并回答接球的重要作用。

分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女排精神的体现。

通过中国女排精彩的扣球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沉浸式地学习中国女排精神。

挥臂鞭打合作探究(5 分钟)“打龙尾”游戏

通过游戏复习上节课内容,加快挥臂鞭打速度及击球的准确性。

翻转教学学生示范讲解

(4 分钟)

学生从自己角度讲解示范原地起跳动作。

①介绍游戏规则;②引导学生分组;③裁判并计分;④比赛时提示学生做好接球,提高挥臂鞭打速度。

①引导学生讨论并选出课前练习最好的同学;

②鼓励学生对课前自学进行展示,并肯定学生的练习成果

③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④补充学生遗漏。

①讨论游戏玩法并自主分组;

②团队配合完成游戏任务;

③积极总结比赛过程中挥臂鞭打手法的运用。

①积极讨论并推选同学;②认真聆听同学讲解示范,并跟随练习;③补充同学讲解示范的不足。

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挥臂鞭打技术;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③帮助学生体验挥臂的重要性;④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

①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大胆尝试;②学生从自我角度分析动作难点,加深对原地起跳动作的认知。

基本部分

学生带领一步助跑起跳

(10 分钟)

在原地起跳的基础上,一步助跑起跳帮助学生体会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高度。

起跳挥臂腰腹发力(10 分钟)

“猴子摘桃”空中找球

(6 分钟)

①肯定学生的组织练习方式和动作;②提示学生踏跳动作要快而充分;③引导学生进行补充;④补充学生遗漏。⑤利用大屏录制学生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大屏对比分析,找出自己动作的问题;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

①组织学生复习挥臂鞭打技术;②引导学生尝试原地起跳挥臂鞭打;③引导学生尝试一步助跑起跳后挥臂鞭打;④引导学生讨论助跑起跳后的难点;⑤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起跳后挥臂不完整问题。

①介绍游戏规则;②引导学生分组;③组织学生参与游戏;④提示学生体会最高点找球;⑤在游戏中穿插身体素质练习。

①跟随领做同学口令认真练习。

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互讨论解决。

③积极思考,讨论;

④认真练习,体会如何接好同伴的抛球;

⑤认真观察自己动作与标准动作的不同之处;

⑥团队协作,探究错误动作解决方法。

①认真练习,体会如何将助跑起跳结合挥臂鞭打;②团队协作,探究解决助跑起跳后完整挥臂鞭打的方法。

①聆听并理解规则;

②体会充分助跑起跳;

③体会空中找球。

①学生根据线上学习和自己课前练习体会,积极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自行组织练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②通过大屏录制学生练习动作,并在动作分析软件中同屏对比标准动作,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问题。

起跳后接挥臂鞭打对于普通学生存在跳起后挥臂不完整的问题,通过学生相互观察和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

①将枯燥的技术练习游戏化;②锻炼学生起跳前通过助跑协调人球位置关系能力;起跳后空中找球能力③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基本部分

完整扣球空中击球

(6 分钟)

①网前抛球;②引导学生分组;③指导学生根据抛球确定上步和起跳时机;④提示学生在跳起最高点击球;

①认真练习,体会上步和起跳的节奏;

②团队协作;

③及时判断来球,最高点击球;

④根据教师提示改进动作。

通过前面的一步步练习,组织学生尝试完整扣球技术,体会根据传球确定上步的时机和起跳的节奏,体会最高点击球和完整的挥臂鞭打技术结合。

重温经典女排精神

(3 分钟)

①播放 2016 年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精彩视频。

② 引导 学 生 总 结扣球的要领。

③引导学生总结女排精神的内涵。

④布置课后练习,团队提交两人面对面扣球练习视频,并在下次课前完成线上互评。

①认真观看,并讨论接球的要领。

②欣赏中国女排的精彩攻防。

③总结女排精神在排球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以中国女排经典比赛结束课程,即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接球的重要性,又让女排精神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第六章气排球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

一、竞赛组织工作

1.赛前的准备工作

(1) 讨论和确定组织方案 (2) 成立组织机构

(3) 制定竞赛规程 (4) 制定工作计划 2. 比赛期间的工作

(1)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明确比赛的目的和任务,端正比赛态度。

(2) 竞赛组和裁判组不断改进工作。如遇特殊情况尽早通知有关部门和比赛队。

(3) 负责场地的工作人员应经常对比赛场地 、 器材和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比赛的 顺利进行。

(4) 治安保卫人员要经常注意赛场秩序,加强治安保卫工作。

(5) 必要时召开领队、教练员、裁判长联席会议,及时处理和解决比赛中所发生的 问题。

3.竞赛的结束工作

(1) 组织和举行闭幕式,颁发奖品。

(2) 总结工作,并向有关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二、竞赛制度、编排与成绩计算方法

竞赛制度,是为了决定出比赛名次而采用的比赛方法。气排球竞赛中经常采用

的竞赛制度有循环制、淘汰制和混合制3种。

1.循环制

循环制分为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等3种方法。

编排方法:

(1) 比赛总场数和轮数的计算方法

单循环比赛总场数= 参赛队数× (参赛队数-1) /2

单循环比赛轮数:若参赛队是单数,则比赛的轮数等于比赛队数。如果参赛队是双数,则比赛的轮数等于比赛的队数减1。

(2) “贝格尔”编排法

第一轮同传统方法;

第二轮首先,最大号数(或0数) 左右规则移动摆放在第一行的左或右边位置上, 如第一轮该数位于右边,第二轮则摆动到左边;第三轮又移动到右边,如此反复。

第二步,将上一轮右下角数字提到该轮第一行同最大数(或0数) 相对应;

第三步,将其它数字按数字同右下角提到第一行的这个数字的前后顺序关系进入位置。例如:7个队比赛的“贝格尔” 编排法编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1-0

0-5

2-0

0-6

3-0

0-7

4-0

2-7

6-4

3-1

7-5

4-2

1-6

5-3

3-6

7-3

4-7

1-4

5-1

2-5

6-2

4-5

1-2

5-6

2-3

6-7

3-4

7-1

2.气排球运动循环制比赛计分办法

(1) 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积分.高者名次列前,弃权取消全部比赛 成绩。

(2) 如遇两队或者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采用以下方法决定名次:A (胜局 总数) / B (负局总数) =C值,C值高者名次列前。

(3) 如C值相等,则采用X (总得分数) / Y (总失分数) =Z值,Z值高者名 次列前。

(4) 如Z值仍相等,则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名次。

2.淘汰赛制

淘汰制分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竞赛中失败一次即失去比赛机会为单淘

汰,失败两次即失去比赛机会为双淘汰(即“两败淘汰”) 。

(1) 单淘汰赛

概念:运动员(队) 按排定的秩序进行比赛,

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淘汰,最后一场比赛的

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即为单淘汰赛。

淘汰赛编排的基本方法;

队伍数量按照2的N次方进行 (4、8、16、32、64

队---) ,如果不是2的N次方数编排采用“轮空”、

“抢位”方法进行。

单淘汰赛轮数和场数的计算:

① 单淘汰赛轮数的计算:单淘汰赛的位置数必须为2n 轮数 = n

②单淘汰赛场数的计算 场数= 队 (人) 数— 1

3.混合赛制

混合制就是把一次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采用循环制,后一阶段

采用淘汰制;或前一阶段采用淘汰制,后一阶段采用循环制。通常采用较多的是前者。目前世界上的大型球类比赛就是采用先分组循环,然后再淘汰的混合制。

(1) 同名次赛:例如第一阶段将16个队分成四个小组比赛,决赛时把预赛四个 组的第一名编成一组进行单循环赛,决出1—4名,各小组的第二名编在一起 决出5~8名,其余类推。

(2) 交叉赛:例如第一阶段将16个队分成两个小组比赛,决赛时把各组的前两 名进行交叉比赛,两场胜者进行决赛争夺1、2名,两场负者再相互比赛决出3、 4名,各组3、4名用同样方法决出5—8名,其余类推。

(3) 淘汰附加赛:各个小组进入前16名或前8名的队进行再一轮的淘汰附加赛, 决出1——8或1——16名次,具体方法参见上述淘汰赛内容。

气排球与全球胜任力的交叉融合思考

在气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这一章中的部分内容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素养。通过气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的学习,鼓励学生从实践出发,以气排球为依托,请进来,走出去,组织校内外的气排球竞赛交流活动,理论结合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以及学会如何解决,并在整个过程中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与协作能力。从全球胜任力角度出发,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组织与编排气排球竞赛活动,更要从深层次发现组织与编排气排球竞赛活动对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第七章气排球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

、场地、器材与设备

球网高度:

男子2.10米,女子1.90米。

网高可根据参与者的具体情况,自行规定。

网柱:

安装在离边线外0.5米——1米,中线的延长线上。

球:

球为圆形,面料由柔软的高密度合成革材质制成。颜色为彩色。圆周长为72~78厘米,重量为120~140克,气压为0.15~0.18 千克/平方厘米。

一次比赛所用的球必须是同一性能、同一品牌的球。

二、气排球比赛特殊规则

1.发球区短线

2.教练员限制线

3. 跳发球线

4.发球8秒

5. 被判罚而得1分,轮转由下一轮发球队员发球

6.击球时 (包括第一、二、三次击球) ,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一个动作中连续触 球

7.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球的飞行轨迹必须高于击球点 8.不得对处于本场区内高于球网上沿的对方发球完成进攻性击球。

9.拦网:拦网是队员靠近球网, 在本场区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与触 球点是否高于球网无关。只有前排队员可以完成拦网。

10.不得进入对方空间拦网 。

11. 除脚以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对方场区即犯规。

12.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请求两次暂停和 5人次 (五人制) 换人,所换队员不受位置限制。

三、气排球竞赛裁判员工作权力与职责

1.第一裁判员的权力

(1) 自始至终领导该场比赛,对所有裁判员和球队成员行使权力。 比赛中,他的判定为最终判定,如果发现其他裁判员的错误,他有权 改判。他甚至于可撤换不称职的裁判员。

(2) 有权决定涉及比赛的一切问题,包括规则中没有规定的问题。

(3) 不允许对其判定进行任何讨论。但当场上队长提出请求时,他应对判定所依据的规则和规则的执行给予解释。

(4) 如果场上队长表示不同意他的解释,并立即声明保留比赛结束 后将 抗议写在记分表上的权力时,他必须准许。

2.第二裁判员对以下犯规作出判断,鸣哨并做出手势

(1) 网下穿越进入对方场区和空间;

(2) 接发球队位置错误 (根据队员站位其脚的着地部位判定) ;

(3) 队员触及球网下部和第二裁判员一侧的标志杆;

(4) 后排队员完成拦网;

(5) 球触及场外物体;

(6) 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过网,飞入对方场区,或触及 他一侧的标志杆;

(7) 第一裁判员难以观察时,球触及地面。 3.司线员临场工作原则

(1) 加强预判 (2) 抢好角度 (3) 看线等球 (4) 出旗果断

在气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这一章中的部分内容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素养。如在“气排球竞赛规则”这部分教学内 容中,可以就如何利用规则进行气排球的教学与训练等话题展开讨 论。而在“气排球裁判方法”专题中,裁判的权力则是值得重点关 注的内容。关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与讨论,从全球胜任力素养提升的 角度出发,通过气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使学生达成: (1)知识层 面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规则; (2)有效提升自身的规则意识以及 比赛中的适应性; (3)培养其以宽容、欣赏、沟通以及合作的态度看 待裁判工作。

compet it ion and refereeing techn iques in cu lt ivat ing students’ global competence. In the sess ion of “air vol leybal l rules”, d iscuss ions wi l l be held to focus on how to ut i l ize ru les to teach and train air vol leybal l as wel l as the rights of referees. From the perspect ive of global competence, through the learn ing and d iscuss ion of these contents of the air vol leybal l ru les and refereeing, it wi l l teach students the ski l ls of learn ing, improve their innovat ion and creativity, and enhance their adaptabi l ity from the knowledge aspect. They wi l l also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referees work with the att itudes of empathy, appreciat ion, commun icat ion and col laborat ion.

乐鱼官网app登录《大学体育-太极柔力球》

教学案例(一)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

《太极柔力球》

课程类型

公共课

主 题

《健康促进理论:科学减脂》

主讲教师

张艳青

教学对象

非体育专业大一大二学生

部 门

体育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

本章节属于第四周的教学内容,学生已对太极柔力球课有了初步认知。少部分学生是慕名而来,自觉主动性、参与度非常好。但因柔力球属于新兴民族项目,缺乏动感,逾八成学生选课原因是客观上的无奈,因此部分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消极与抵触情绪,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漫不经心。学生对体育课的偏见根深蒂固,普遍认为体育课的任务就是让身体动一动,学习成绩就是运动成绩,因此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小组任务、课外锻炼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学生从第一次踏入学校就开始接触健康教育,因此对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都耳熟能详,如果只是进行概念性介绍和理论讲解,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学生具有获取健康、追求内外美的内在需求,所掌握的健康理论不足以支撑日常健身所需,而大学体育(公共基础课)课堂中缺乏专门的健康促进理论,学生只能通过网络随机获取缺乏系统性、权威性、科学性的碎片化健身知识和方法。

学生知行不合一。知多行少,表现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认知度很高,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却一般。

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大。在日常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只要一得闲就不自觉翻手机。

学生自主学练普遍意识不足。表现为课前预习意识薄弱或质量不高,课外锻炼频率低,能够在课余主动复习课堂所学的人数少之又少。

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学习经验各有不同。少部分学生经历过翻转会比较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会存在好奇、麻木、反感等情绪。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与提示下完成线上慕课学习和课前测验,并知悉本节所学主要内容、教学流程、教学要求及教学评价要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辨别肥胖的危害和产生原因。

(2)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科学减脂理论及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测量并计算出自己和他人的BMI及腰围,并初步评估自己的体重类型。

(2)学生能够为自己制定一份可行的体重管理方案。

(3)学生能够清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初步具备肥胖知识的科普能力。

(4)针对自己或他人的体重管理提出自己的初步建议,会运用相关指标检测减脂效果和监控运动强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建立预防大于治疗的健康理念,并内化构建成自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运动习惯。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主动锻炼,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提高情怀,尽孝爱国,自我修养。


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教学重点:科学减脂的原理

教学重点的解决策略:

(1)采用课前班级群提示、课前预习任务布置、课堂流程介绍、课前测验、课前问卷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科学减脂理论建立初步认知。

(2)采用翻转课堂,固定主题自由选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以强化所学、深化认知,提高能力。

(3)设计体验式实践环节,增强学习获得感。

(4)营造思考提问氛围,增加科学减脂理论的学习深度与广度。

教学难点:学生健康内驱力的激发和高级思维的调动。

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

(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参与讲述,增强健康危机感。

(2)对减脂常见问题进行讨论、辨析,促进思辨。

(3)发布小组任务(制定减脂训练计划),提高学生解决健身实践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1、教学媒体:

微信/QQ群、学习通、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电脑、手机、智慧教室。

2、教学资源:

1)中国大学生慕课:

华中师范大学-李睿《卡路里与健康:教你如何科学减脂》

(2)学术论文:

王立详等《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之公民体重管理卫生健康指南》

(3)PPT:《健康促进理论:科学减脂》

(4)学习通《大学体育-太极柔力球》课程试题库、问卷库。

六、课堂教学创新点

七、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

通过对肥胖危害的阐述增加学生对减脂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明晰当代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自律理性生活,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进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明确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健康中国,健康有我。科学减脂从现在开始,爱家人从关爱并维持自己和家人健康开始。

八、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


九、课件或板书设计

课件设计: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主要教学内容,力求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辅助呈现减脂的危害、原理、方法的目的。

板书设计:

原则:以上课过程为主线,与课件有效融合,突出重难点。

具体:BMI、腰围、总能耗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生长发育

十、教学评价与反思等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前设计课堂问卷、随堂测验、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课堂问答、课堂师生研讨等形式,课中实施后获取学习反馈,评价学习效果,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对课堂教学情况与线上数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困难点、较容易掌握的地方进行再归纳。

对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策略类型与应用时机、学生课堂即时反应学习能力提升、师生互动与课堂活跃度参与度等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附录:《太极柔力球》课程评价指标与权重

乐鱼官网app登录《大学体育-太极柔力球》

教学案例(二)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

《太极柔力球》

课程类型

公共课

主 题

《太极柔力球发球技术》

主讲教师

张艳青

教学对象

非体育专业大一本科生

部 门

体育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已学习了花式柔力球基本组合,具备一定的控球能力,对抛接发力及技巧有一定认知。其中,花式基本组合中的起势-抛球入拍对网式发球弧形引化技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具有正向迁移作用。但学生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不足,掉球多,轨迹饱满度圆润度欠缺,周身协调用力不足。

学生对太极文化很感兴趣,但理解不深,加上持拍球类运动的击打观念和以往运动经历(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的惯性暗示,让学生在球入拍和出拍时易出现硬性击打或引划不足等违例现象。

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倔强、着急等),对弧形引化动作会产生反感情绪,在多次尝试都无法顺畅纳球入拍后,会产生敌对心理或放弃练习。

大部分学生喜欢双人互抛,还没学习网式之前就有学生乐此不疲的进行双人对练了。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已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了网式柔力球发球技术线上慕课的学习和课前测验,知悉了本节所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要求及教学评价要点。

需引导的地方: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但表达意愿不高,喜欢跟随老师练习,不擅长提问和主动演示。针对这个情况,老师在课前任务中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课前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还需完成线上小组讨论,提交小组讨论结果。通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创立渠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小组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当众表达。

学生需自备器材,但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总会忘记带,因此教师除课前提示外还需多备柔力球拍2-5副(以备不时之需)。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1)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晰说出发球技术要领与违例动作;

(2)学生能表述出太极柔力球场地与羽毛球场地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翻转课堂模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柔力球技术的学练、体能训练,提高学生协调性和心肺功能,增强学生体质。

(3)通过课前问卷、线上互动、分组游戏、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运动技术评判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奋斗有我的精神。

(2)通过体能与技能训练磨炼学生意志,培养永不言弃的精神。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育爱国情怀。

(4)通过翻转课堂,生生互评,培育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练球先练心,帮助学生树立礼仪观、生命观,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教学重点:发球技术

这是太极柔力球的第八次课。

发球技术是网式柔力球的基本技术,是一场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唯一不受对方制约和限制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战术意图,具有极大的自主性。

发球技术是用侧边框将球引入拍后,顺势做弧形引化动作,引化轨迹要圆润饱满,自然顺畅,利用腿和腰的蹬转合力及手臂继续挥摆的力量,将球柔和准确地沿球拍侧边框抛出球拍。掌握了发球技术就可以参加实战对练,初尝网式柔力球的乐趣,也更容易掌握接球技术。

该技术中蕴含的“弧形引化”是太极柔力球技术的精髓,是最具特色的技术,是“太极”思想“柔”文化的物化,体现了整体观。对“太极”和“柔”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发球技术一气呵成理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两个一、三个要素的弧形引化技术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1)课堂导入部分引入“柔”讲解,启发学生思考。

(2)运用翻转课堂,先让学生用自己所学讲解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其他学生补充,老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建立正确的动作意象,学生分组巩固练习。

(3)运用视频拍摄技术和生生互评法,进行技术动作的即时反馈与个性化纠错。

(4)通过正误对比、慢速示范、重点提示与停顿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控球技术

(5)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评判发球技术,老师引导点评,在运动员、裁判员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技术认知。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教学媒体:智慧教室、手机。

教学资源:《太极柔力球》慕课、学习通app、太极柔力球发球技术ppt、学习通线上班级、线下教学过程视频拍摄/直播/回放记录。

使用方法

1、课前使用(线上学习):

在微信群及学习通班级群发放通知。

预习与自学:《太极柔力球-第三章网式柔力球基本技术-3.1发球技术》

使用目的:课前预习,检测预习效果,课堂中翻转。

2、课堂使用(线下学习):

学习通签到。

手机拍摄翻转课堂技术练习环节,通过电脑与投影仪投放,给学生分析讲解技术动作。

手机录制翻转课堂讲解环节,方便学生课后回看。

3、课后使用(线上学习)

在学习通上发放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供学生线下自主学习。

六、课堂教学创新点

1、翻转课堂

改变老师示范学生跟随的灌输式教学,实行学生讲-老师评-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翻转课堂,激活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与表达能力。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引导与评价,启发思维,传授方法,规范技术,提升能力,塑造班风,增加师生互动深度。通过翻转,帮助学生形成要锻炼、会锻炼、懂锻炼、能评价或指导他人锻炼的潜意识和能力。

2、课堂信息化程度高(混合式教学)

教学全程使用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课前进行慕课自学,课堂进行签到、小组讨论、主题讨论、选人、抢答、课后签到、随堂测验,课堂直播式回放、学生关键技术动作视频回馈,课后进行作业提交、群聊互动答疑、课外锻炼打卡等,为学生随时、随地、随心、系统化学习提供可能,创造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与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将课堂中的学生表现、教师教学流程实现数据化、可视化、可回看,有利于学生及时获取多维度的学习反馈。

3、身心双修

太极柔力球课堂要野蛮体魄,更要文明精神,练球先练心,把道德修养和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重视班风建设,引入传统文化“太极”“柔”等知识,通过具体的运行形式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民族自信,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悟并传承传统文化。

课堂上既有汗水又有笑声,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密度与运动强度,实现对学生顽强意志、灵活多变、创新能力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爱国敬业、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奋斗有我、主动锻炼,做自己身体的第一责任人。

4、“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从学生视角对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设计,尊重学生,积极听取学生意见,经常性调研,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目标、主题讨论中来,下放权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识”。

5、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比重增大

结合信息技术,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积极互动、积极发言,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将以往的终结性评价由70%降低为55%,过程性评价为45%。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民族自信、家国情怀、文明、法制观念。

民族自信,通过在太极柔力球发球学练过程中引入“太极”“柔”文化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技术文化内涵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道德经》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家国情怀,通过发球发力时周身协调用力来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文明,通过全程浸入式的课堂礼仪-持械礼与鞠躬礼,让学生的文明行为成为习惯。

规则意识、法制观念,通过发球违例动作讲解与网式柔力球竞赛规则的引入,来启发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在做事情之前需要搞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规则中规定不能做的事情应避免。

八、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形式

教学目的

课前

课前2-5天通过微信群\学习通,发布上课内容、课前任务、上课要求、上课流程

完成课前任务,了解上课要求、明确上课流程

线上

1.为课堂翻转做准备;

2.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准备。

课前10分钟开始学习通签到

签到、自由活动、小组交流等

引导学生诚实、自律、守时

课堂教学50min

准备部分10min

课堂常规2min

1.上课礼仪

2.线上学习情况反馈

3.通过介绍传统文化导入本课内容

4.宣布上课流程

1.行持械礼

2.参与课堂互动

3.听老师讲解并思考

线下

1.营造仪式感,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激活纪律意识,守时、守信,塑造良好班风。

3.让学生认真对待线上学习;

4.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提出让学生体会蕴含传统文化的运动形式的教学期望,为后续绕环技术教学与常见错误讲解埋下伏笔;

5.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热身8min

1.介绍并组织“丢沙包”游戏

2.2.带领学生做关节热身操

3.组织学生复习花式基本组合

1.玩“抱团”游戏

2.跟随音乐/自己喊口令复习

3.跟随老师进行关节热身

1.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大脑和大肌肉群,为后续教学做好身心准备,避免损伤;

2.温故而知新,为新技术的掌握夯实基础;

3.提高学生课堂存在感与集体归属感。

基本部分35min

翻转活动一5+5min

1.介绍网式柔力球特点,导入翻转内容

2.引导进行网式柔力球场地的讲解

3.评价学生讲解情况,回答学生提问

4.提出思考题“如何控制发球的方向与远度”

5.引导学生进行网式发球的核心技术-弧形引化的讲解

6.评价学生讲解情况,强调弧形引化技术要领与常见错误

7.分析持拍球类项目击球特点,讲述“迎”

1.讲解场地与弧形引化技术

2.讲解“弧形引化”技术

3.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思考“如何控制发球的方向与力度”并给出初步答案

5.与老师一起探讨并总结持拍球类项目的击球特点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自学、自炼、自评、评他的能力;

3.激发兴趣,体验乐趣,带着问题学与练,创建活力课堂,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家国情怀、担当意识;

5.帮助学生明白(柔力球与羽毛球等)接球方式的不同;

6.增加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7.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挥拍轨迹和发力方式,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

8.体会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反向思维。

翻转活动二15min

1.引导学生讲解发球技术与注意事项

2.点评

3.引导学生练习

4.手机拍摄学生练习情况

5.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与纠错

6.引导学生思考与巩固练习

1.讲解与示范发球技术

2.听取老师点评

3.练习

4.观看自己的练习视频并表达观点或疑问

角色扮演6min

1.介绍“角色扮演”内容与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展示与评判

3.引导学生评价

1.听取“角色扮演”规则

2.小组讨论,确定分工

3.参与“角色扮演”,进行技术展示及评价同学技术动作

4.形成及修正自己对发球技术的理解

1.检验学生发球技术掌握情况;

2.加深学生对发球技术的理解,学会评价并纠正动作;

3.锻炼学生换位思考能力;

4.培育学生敢于拼搏、勇于担当的意志;

5.提高学生抗压能力,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竞争,公平、公正地进行评判,能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

体能训练4min

1.介绍体能训练内容:(平板支撑变体+击掌)*2

2.示范体能训练方法

3.讲解体能训练要求

两人一组进行体能训练

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

2.磨练学生意识,在体能挑战中按质按量不打折扣地完成课堂任务;

3.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双人配合中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友谊与集体归属感;

4.在汗水中体验乐趣。

结束部分5min

放松3min

讲解并示范放松方法

1.跟随老师讲解一起放松

2.两列纵队相互捏肩、推背、放松下肢

1.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2.为学生科学锻炼提供模板,让学生明确运动开始要有热身,结束要有放松;

3.体会集体放松的乐趣,释放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疲劳

小结2min

1.梳理本课内容,总结本课重难点

2.评价学生随堂表现

3.布置课后作业

1.回顾发球技术的重难点

2.了解课后作业内容与要求

3.行下课礼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营造活力课堂氛围,鼓励提问与互动;

3.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锻炼,促进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养成。

课后反馈

(不限时)

1.收集、总结主题讨论核心思想

2.批阅课后作业,总结作业中的优缺点

1.参与主题讨论

2.完成课后作业

线上

1.获取学习反馈;

2.记录和评价学习行为;

3.修正教学策略。


九、课件或板书设计

课件设计: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主要教学内容,力求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辅助呈现运动轨迹和效果的目的。

板书设计:

以上课过程为主线,与课件有效融合,突出重难点。

十、教学评价与反思等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前设计课堂问卷、随堂测验、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课堂问答、课堂师生研讨等形式,课中实施后获取学习反馈,评价学习效果,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对课堂教学情况与线上数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困难点进行再归纳。

对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策略类型与应用时机、学生课堂即时反应、学习能力提升、师生互动与课堂活跃度参与度等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附:太极柔力球成绩构成与评定方式:

成绩构成100%

100

成绩评定要素

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45%)

5

线上任务点完成

学习通数据统计

5

线上测验得分

5

线上互动(主题讨论、小组活动等)

5

考勤

学习通及线下考勤记录

7

线下课堂参与度

老师评定

7

作业

5

总结

6

课外锻炼打卡成绩

身体素质成绩(25%)

15

有氧耐力

按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评定

10

力量或速度

专项技术成绩(30%)

10

花式小组

小组互评40+个人自评20+老师评定40

10

花式单人

老师评定

10

网式单人


乐鱼官网app登录《大学体育-太极柔力球》

教学案例(三)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

《太极柔力球》

课程类型

公共课

主 题

《太极柔力球绕环技术》

主讲教师

张艳青

教学对象

非体育专业大一本科生

部 门

体育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已学习了太极柔力球花式项目的技术特点、基本握拍、基本礼仪、起势与收势、左右摆动、四方摆动,对太极柔力球技术有了初步认知和体会,动作规范性较差,熟练度不足,尚处于动作的泛化和分化阶段,而今天的绕环是在摆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还需继续巩固已学技术动作。

大部分学生认为太极就是太极拳,对太极柔力球的技术动作充满了幻想,对太极柔力球文化内涵缺乏了解,需引入太极、柔等传统文化并进一步阐明太极、太极拳、太极柔力球的关系,以帮助学生理解今天所学。

学生习惯了羽毛球等持拍球类项目直来直去的用力,对蕴含“太极思想”的绕环技术,即:通过S弯或圆弧运动实现悄无声息转化理解不足,在初学阶段容易产生折点、顿点、幅度小及所画圆弧不对称不饱满的错误动作。在课堂中还需对太极柔力球中蕴含的“以和为贵”的太极文化进行讲解。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习惯了被动灌输式学习,表达意愿不高,课堂活跃度一般,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点名才会主动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老师需要提出明确要求,创设情境,耐心引导,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自觉主动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已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了线上慕课学习和课前测验,知悉了本节所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要求及教学评价要点。

其他:

学生需自备器材,但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总会忘记带,因此教师除课前提示外还需多备柔力球拍2-5副(以备不时之需)。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1)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晰说出绕环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

(2)通过“太极”“柔”文化的引入,学生们皆能知晓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周易》《道德经》,并能知悉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形式-圆与变背后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通过翻转课堂,线上工具的应用,激发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轻松做出规范正确的绕环技术。

(2)通过合理安排运动密度,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高学生协调能力。

(3)通过课前问卷、线上互动、分组游戏、分组创编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集体主义、吃苦耐劳、不怕失败、勇于担当、奋斗有我的精神。

(2)通过“太极”的讲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爱国情怀,根植和谐理念。

(3)通过翻转课堂上学生的讲解提问、生生互评,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公众表达等能力。

(4)练球先练心,重视德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主动锻炼,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培养身心兼修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教学重点:绕环技术

这是太极柔力球实践课的第三次课,包括八字绕环、正反绕环两个动作。

八字绕环是在身体两侧用球拍划了一个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阿拉伯数字“8”。具有立体化特点,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理解力与肢体控球力。八字绕环技术包括两种:正八字(今天所学)和“反八字”(起拍位置和运拍轨迹与正八字正好相反),初学者容易弄混。在教学中需强调一下它们的区别。

正反绕环是在摆动技术的基础上将柔力球拍的运动轨迹变成一个完整、饱满的圆。该项技术在学习初期非常不容易控球,甚至容易出现翻拍的错误动作。正反绕环是在八字绕环和左右摆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的前段需要把这层逻辑关系说清楚,并对摆动技术进行复习后,再慢速练习,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认知及规范的运拍轨迹。

教学重点的解决策略:

运用翻转课堂,先让学生用自己所学讲解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其他学生补充,老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学生分组巩固练习。

运用视频拍摄技术和生生互评法,进行技术动作的即时反馈与个性化纠错。

通过启发法,减难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小幅度的“8”字绕环和正反绕环,明确正确的动作轨迹。

通过太极文化、绕环技术要领的讲解,学生代表示范及老师慢速示范与间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力认知和规范的动作意象。

通过完整多次重复练习,巩固正确的技术动作。

通过2人一组的相互喊口令互相纠错的小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八字绕环与正反绕环的正确轨迹和控球能力

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

通过翻转课堂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评述建立正确的动作意象。

通过正误对比、慢速示范、重点提示与停顿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控球技术。

通过手持球慢速-空拍正常速度-持拍带球慢速-带球正常速度的流程来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教学媒体:微信、学习通、电脑、投影仪、手机。

教学资源:《太极柔力球》慕课、学习通app、太极柔力球绕环技术ppt、学习通线上班级、线下教学过程的直播/回放记录。

使用方法

1、课前使用(线上学习):

在微信群及学习通班级群发放通知。

预习与自学:《太极柔力球-第二章花式柔力球基本技术-2.2绕环技术》

使用目的:课前预习,检测预习效果,课堂中翻转。

4、课堂使用(线下学习):

学习通签到。

手机拍摄学生练习环节,通过电脑与投影仪投放,给学生分析讲解技术动作。

手机录制翻转课堂讲解环节和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放在学习通平台或微信群,方便学生课后自由回看。

3、课后使用(线上学习)

在学习通上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在学习通上设置课堂主体讨论。

供学生线下自主学习。

六、课堂教学创新点

1、翻转课堂

改变老师示范学生跟随的灌输式教学,实行学生讲-老师评-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翻转课堂,激活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与表达能力。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引导与评价,启发思维,传授方法,规范技术,提升能力,塑造班风,增加师生互动深度。通过翻转,帮助学生形成要锻炼、会锻炼、懂锻炼、能评价或指导他人锻炼的潜意识和能力。

2、课堂信息化程度高(混合式教学)

教学全程使用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课前进行慕课自学,课堂进行签到、小组讨论、主题讨论、选人、抢答、课后签到、随堂测验,课堂直播式回放、学生关键技术动作视频回馈,课后进行作业提交、群聊互动答疑、课外锻炼打卡等,为学生随时、随地、随心、系统化学习提供可能,创造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与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将课堂中的学生表现、教师教学流程实现数据化、可视化、可回看,有利于学生及时获取多维度的学习反馈。

5、身心双修

太极柔力球课堂要野蛮体魄,更要文明精神,练球先练心,把道德修养和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重视班风建设,引入传统文化“太极”“柔”等知识,通过具体的运行形式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民族自信,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悟并传承传统文化。

课堂上既有汗水又有笑声,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密度与运动强度,实现对学生顽强意志、灵活多变、创新能力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爱国敬业、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奋斗有我、主动锻炼,做自己身体的第一责任人。

4、“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从学生视角对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设计,尊重学生,积极听取学生意见,经常性调研,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目标、主题讨论中来,下放权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识”。

5、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比重增大

结合信息技术,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积极互动、积极发言,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将以往的终结性评价由70%降低为55%,过程性评价为45%。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文明、家国情怀、和谐。

文明,通过全程浸入式的课堂礼仪-持械礼与鞠躬礼,让敬人、与人为善的文明行为成为学生的习惯。

家国情怀,通过绕环技术的发力要领讲解,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应该从当下开始,从自己开始,脚踏实地,先修身,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和谐,通过蕴含“以和为贵”的太极智慧的绕环技术注意事项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矛盾双方变化的形式,启发学生的认知:通过没有折点的圆弧运动可以实现悄无声息的矛盾双方的变化。通过引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矛盾双方,接纳世界的多样,在多样性中和谐共处。这些认知,反过来也有助于完成左右对称的没有折点的圆润流畅的绕环技术。








八、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形式

教学目的

课前

(不限时)

课前2-5天通过微信群\学习通,发布上课内容、课前任务、上课流程

完成课前任务,了解上课要求、明确上课流程

线上

1.为课堂翻转做准备;

2.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准备。

课前10分钟开始学习通签到

签到、自由活动

引导学生诚实、自律、守时

课堂教学50min

准备部分10min

课堂常规2min

1.集合

2.上课礼仪

3.线上学习反馈

4.通过介绍传统文化来导入本课内容,宣布上课要求

1.行持械礼

2.参与课堂互动

3.听老师讲解并思考

线下

1.文明礼貌,以礼待人

2.激活纪律意识,守时、守信,塑造良好班风。

3.让学生认真对待线上学习;

4.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提出让学生体会蕴含传统文化的运动形式的教学期望,为后续绕环技术教学与常见错误讲解埋下伏笔;

5.让学生明确重点与难点。

热身8min

1.介绍并组织“抱团”游戏

2.组织学生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太极柔力球基本技术:左右摆动和四方摆动

3.带领学生做关节热身操

1.玩“抱团”游戏

2.跟随音乐/自己喊口令复习

3.跟随老师进行关节热身

1.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大脑和大肌肉群,为后续教学做好身心准备,避免损伤;

2.温故而知新,为新技术的掌握夯实基础;

3.提高学生课堂存在感与集体归属感。

基本部分35min

翻转活动一15min

1.导入

2.2.引导学生进行八字绕环技术的讲解,评价学生表现

3.3.个别纠错

4.手机拍摄学生练习情况

5.总结评价学生技术掌握情况,集体纠错

6.引导学生巩固练习

1.讲解八字绕环技术

2.点评同学表现

3.小组活动-练习八字绕环技术

4.在老师引导下观看自己的练习视频并思考

5.与老师、同学积极互动,积极练习并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以及自学、自炼、自评、评他的能力,学会批判性思维;

3.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挥拍轨迹和发力方式,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

4.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太极思想,感受传统文化太极的奥妙,激发民族自豪感;

5.培养角色意识,激发家国情怀,拥有责任和担当,做自己健康和生活的第一责任人。

翻转活动二9min

1.引导学生讲解正反绕环技术

2.根据学生讲解情况点评

3.引导学生练习

4.巡回指导并纠错

1.讲解正反绕环技术

2.小组活动-练习正反绕环

3.主动融入团队,积极互帮互助

4.在老师引导下观看自己的练习视频并思考

5.评价练习视频中的技术动作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技术竞赛7min

1.介绍“技术竞赛”内容与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展示与评判

3.拍摄学生“技术竞赛”过程时的完整视频,并发送到微信群

4.引导学生点评

1.听取“技术竞赛”规则

2.参与“技术竞赛”,进行技术展示及评价同学技术动作

3.形成及修正自己对绕环技术的理解

1.检验学生绕环技术的掌握情况;

2.加深学生对绕环技术的理解,学会评价并纠正自己及他人的绕环技术;

3.锻炼学生换位思考能力。

体能训练4min

1.介绍体能训练内容:(平板支撑变体+击掌)*2

2.示范体能训练方法

3.讲解体能训练要求

两人一组进行体能训练

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

2.磨练学生意识,在体能挑战中按质按量不打折扣地完成课堂任务;

3.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双人配合中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友谊与集体归属感;

4.在汗水中体验乐趣。

结束部分5min

放松3min

讲解并示范放松方法

1.跟随老师讲解一起放松

2.两列纵队相互捏肩、推背、放松下肢

1.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2.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科学运动的意识,为学生科学锻炼提供模板,让学生明确运动开始要有热身,结束要有放松;

3.体会集体放松的乐趣,释放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疲劳。

小结2min

1.梳理本课内容,总结本课重难点

2.评价学生随堂表现

3.布置课后作业

1.回顾绕环技术的重难点

2.了解课后作业内容与要求

3.行下课礼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营造活力课堂氛围,鼓励提问与互动;

3.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锻炼,促进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养成。

课后反馈

(不限时)

1.收集、总结主题讨论核心思想

2.批阅课后作业,总结作业中的优缺点

1.参与主题讨论

2.完成课后作业

线上

1.获取学习反馈;

2.记录和评价学习行为;

3.修正教学策略。

九、课件或板书设计

课件设计: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主要教学内容,力求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辅助呈现运动轨迹和效果的目的。

板书设计:

以上课过程为主线,与课件有效融合,突出重难点。

十、教学评价与反思等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前设计课堂问卷、随堂测验、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课堂问答、课堂师生研讨等形式,课中实施后获取学习反馈,评价学习效果,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对课堂教学情况与线上数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困难点、较容易掌握的地方进行再归纳。

对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策略类型与应用时机、学生课堂即时反应学习能力提升、师生互动与课堂活跃度参与度等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附:太极柔力球成绩构成与评定方式

成绩构成100%

100

成绩评定要素

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45%)

5

线上任务点完成

学习通数据统计

5

线上测验得分

5

线上互动(主体讨论、小组活动等)

5

考勤

学习通及线下考勤记录

7

线下课堂参与度

老师评定

7

作业

5

总结

6

课外锻炼打卡成绩

身体素质成绩(25%)

15

有氧耐力

按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评定

10

力量或速度

专项技术成绩(30%)

10

花式小组

小组互评40+老师评定60

10

花式单人

老师评定

10

网式单人



地址:西安雁塔路中段58号 邮编:710054 Mail:tiyubu@xust.edu.cn

版权所有:乐鱼官网app登录(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陕ICP备10002064号